瑞士科学研发单层网状纳米新材料 可通过电流改变防水和不防水特性
物质的防水/吸水特性通常被它们的微观行为所限定。如壁虎身上无数的细小毛发,可以帮助它有效地摆脱水分;而专门处理过后的棉花(含有数以百万计的微小孔隙),则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。目前,研究人员们已经打造出了一种只需对其加电、就能够在防水/吸水两种状态下自由切换的新型材料。
瑞士苏黎世大学的TU Wien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一种只需对其加电、就能够在防水/吸水两种状态下自由切换的新型材料。通过改变单层碳化硼的原子角度,这种新型材料能够在加电/不加电的情况下,实现从防水到不防水的转变。具体说来就是,新材料可以改变原子表面的静态阻力(静摩擦),一种状态是高粘滞(亲水)、另一种状态则是低粘滞(疏水)。


由氮化硼纳米网织造的“超级蜂窝”,绿点为氮、橙点为硼、灰色为铑原子。
要改变粘滞的程度,可以在铑元素基板上编织出一张蜂窝状的单层氮化硼网面(又称“白色石墨烯”)。其深度约为0.1纳米、格间距为3.2纳米。
当对这个结构施加电压时,网面就会平整地铺展开,从而极大地改变水滴与原子的接触角度。表面张力不再能够维持,液滴就在网面上失去了支配力。

图为其在加电后的平面状。
加电时,电流会让氢原子堆积在碳化硼和铑元素层之间(分子均匀分布),让纳米网面结构趋于平缓。
这种效应可用于细胞微层面的控制和处理,创造出更新更复杂的人造多细胞排布、并推动相关科学研究。此外,这种效应也是打造微毛细血管泵的技术基础,纳米管中的压力和流量均可通过电力轻松控制。
- 上一篇 >发行规模大增 2022年绿色债券市场扩容可期2022-02-17
- < 下一篇富士康投资纳米材料厂商 欲完成OLED屏幕拼图2016-07-26

